斷背山電影小感

 

前幾天才看了《斷背山》。

 

想說都拿來惡搞了,沒看過說不過去,因為同志電影通常劇情比較固定,不是很陽光就是很黑暗,也許是我看的太少,但多少還是背負著十字架的使命。

 

其實我是被影評釣過去,以前找過同志運動的資料,比如說石牆事件和恐同的風氣,那時候出櫃可能真的得冒著幾乎魔女審判的危險。

 

其實幾乎大半場都不認同兩位男主角的自私心態,利用女人結婚生子,想說其大可保持獨身。

 

但當時的環境又不容許其「不顧世俗眼光」(人家會主動攻擊),雖然我覺得沒有必要去展現給人看,但其實同性戀也有生活在社會的權力,何以要躲入衣櫃?但當時的時代背景不允許其正常出現。

 

所以老實說,這是李安高明的地方,選擇了一個矛盾的情境,明明是我沒興趣又不喜歡的劇本,包括牛仔設定在內,看到最後還是化為淡淡的感動。

 

歸功於分鏡和演員一些細膩的表現上,例如Ennis說話的聲音總是很含糊,某些時候聽起來很像小男孩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孤單感。

 

扮演了比較主動一方的Jack(和鐵達尼號那位一樣領便當了),表現得比較靈巧、率直,對感情執著到了一個盡頭,也敢於放手,我是比較喜歡他的,要不是看到最後忽然發現,導演已經塑造了一個無關性別,一直不曾從過去的恐懼和孤獨的精神中解放的Ennis,我可能不會重新想過以後被打動。

 

至於兩位男主角的老婆,我認為都各有妙處,其中就算發現了也沒歇斯底里地告發,但那並非想感化丈夫或完全基於愛的包容,多少有自保和不願放棄的意念。

 

再回頭想想,以前看過一部中文翻成《當男人看上男人》(A matter of taste)的電影,因為被放在同志電影的分類,那時剛好又想接觸點不一樣的口味就買回家看,看完算是蠻驚訝和驚喜發現一部很合胃口的片子。

 

拿來和斷背山比較正好,裡面兩個男主角的感情一樣執著到扭曲的狀態,但從開始到結尾,沒有親密的碰觸和一句扯上告白的台詞。

 

比起以肢體情慾開始的斷背山,後者則是運用大量的暗示和偏執的性格以及許多倒敘鏡頭來鋪陳一個富商僱用一個年輕人作為品嚐師,不斷地逼迫對方擁有和自己一樣的品味和感覺,同樣的視野,最後青年受不了離開他,但是卻忘不了這種調教(?)的經驗,最後選擇殺了對方。

 

雖然有點不合時宜,對於這種從頭到尾沒有實戰,卻深入描述情慾的電影我蠻喜歡的,會讓人聯想到《娘道成寺》中愛恨過深化為蛇的女子,不過這部不是同志電影,是說一個執著扮演能劇角色的男主角和受他吸引的女主角的故事。

 

之所以會被《當男人看上男人》這部電影感動,而對斷背山沒什麼感應,除了床戲可能是個關鍵外,另外就是我很訝異地發現,那位聘用品嚐師的富商和自己對於伴侶價值觀幾乎一模一樣,差別在我不會去實踐而已。

 

從以前到現在零零星星也看過不少比較著名的同志電影或者比較涉及性別議題的,但多少不太喜歡的理由老實說並不是因為主角的性別,而是劇情所表現的感情執著,或多或少是建立在社會壓迫下的反彈,反而對於人的性格有少許忽略,坦白地說,倘若劇情中沒有對於性別的歧視,主角們或許就不會那麼專心地為自己的愛情奮鬥,而是自我毀滅而不一定,所以這種感情牽扯上無奈,就失其可能性。

 

不過,現階段的社會風氣依然是異性戀霸權,套用老師的說法,從法度到習慣都難以更改,最多只能做到和平共存。

 

斷背山真正在結尾打動我的原因,其實是源於我看到的某件新聞。 一個國小五年級的小男生,因為其平時表現陰柔、長相舉止比較像女孩,因此被男同學排斥欺侮,然後和老師報備去上廁所後遲遲不歸,之後被發現倒在廁所傷重不治。(補注:即葉永鋕事件) 這個新聞曾讓我感到很悲傷,同時也感到,即使成年的我們能夠透過文化的宣導,接受平等概念,但兒時的群體教育,卻同時在教導一個異性戀準則,預備將來分成「包容不一樣」的同志族群,和做好「受歧視」心理準備的異端自我認同。 這也是個矛盾的情境。

 

 

 

※※※

可考日期:200731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心得感想
    全站熱搜

    林賾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